

新闻中心
走进一线最美劳动者:恨不得有三头六臂
发布时间:
2022-04-26 18:48
在精工本级制造四车间刚到位的一台磨床边,内圈组长郑小兵、组员许曙光探着身子,操持着手中的工具,全神贯注地对机床部件进行拆装、调试。“这段时间,我们对几台设备进行整体维修,几天前已经完成了设备动作与机床精度的调整,以及外观刷漆工作。考虑到最近气温上升,今天准备为设备安装风扇,以改善一线操作工作环境。”郑小兵擦了擦汗,笑着说。
2022年3月,为了促进产业升级,增强内生动力,精工本级对圆锥产品线做出调整。“受疫情影响,泰州-杭州往来货车受限,设备搬迁、恢复的同时需要确保圆锥产品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,时间上是很紧张的。公司相关部门及精工江苏的同事对此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。设备搬迁需以不影响产品质量、不影响顾客生产交付为前提,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始终把握三点,一是保持信息沟通,不能影响精工本级及精工江苏的正常生产及交付,二是要对搬迁设备进行快速维修恢复并投入正常使用,三是借此机会做好设备健康工作,以提高零件加工质量,提升圆锥轮毂单元的使用性能,助力圆锥产品做好做强。”制造四车间负责人李凯介绍。
时间紧,任务重。岗位的背后是责任,为确保公司圆锥搬迁工作的顺利执行,以傅叶军、许文忠、富建华、蒋利军、郑小兵、严夏良、余斌、施勇、孙建伟等人为代表的质量、生产及机修队伍,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,搬迁一台、恢复一台、投入正常生产一台,不辞辛苦地有序开展工作。
丝杆生锈、导轨脱落、零部件缺失,对搬迁的设备而言,是常见的情况。机修队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不等不靠,趁着每个工作的间隙,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修。其中部分设备,维修起来繁琐复杂,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,蒋利军、赵宝玉、谢纪郎等人,在自身机修能力的支撑下,对外圈磨床大动手术,对机床导轨、丝杆、滚珠全数维修,现已投入正常生产,滚道表面质量比原先还有所提高。经常忙完了,一看时间,已经到了晚上十点。
除了修理设备,郑小兵、蒋利军等老师傅还需要保证T-334、T-335等产品的生产任务顺利进行,同时还要负责“传帮带”,短时间内教会员工们操作圆锥设备,恨不得有“三头六臂”。忙起来的时候,大家连休息喝水的时间都没有。“圆锥产品普遍比较重,一个就有七八斤,机床主轴等配件更重,机修师傅们来来回回忙个不停,既要做好现有设备的故障维修,又要加急恢复新搬迁过来的设备,一天下来胳膊酸痛,吃晚饭的时候,端起饭碗的手都抖个不停。”李凯说。
在这次产线调整中,万向精工各部门做到了密切配合,发挥了以身作则、团结协作的精神。为避免无效的设备搬迁,搬迁方案确定之初,前往江苏工厂与同事一起开展确认及选型准备工作,将搬迁的设备范围、型号、工装等确定下来。任务开始后,联络群里更是24小时消息跳个不停。“生产任务、设备搬迁及恢复进度、面临的问题等,我们都会在群里及时沟通。有时候遇到急需零部件、调整设备等问题,大家也会群策群力,一起想办法解决。有次,车间急缺一个工装,别的部门也无同类工装,而委外制作时间上也无法满足,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改制。部门领导第一时间帮我们紧急协调兄弟部门,进行车加工、热处理、磨加工,当天就完成了工装制作,没有耽误生产。”蒋利军说。
在高温中改造设备,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,已经成为了制造四车间这段时间的工作常态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截至目前,大部分设备已投入了正常生产。“虽然累了点,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,订单顺利按期交付,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。”郑小兵说。
上一个
下一个:
相关新闻